3月,请重点预防这些疾病
3月,市民需要重点预防季节性流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诺如病毒感染疫情,需要预防手足口病、水痘、百日咳疫情,还需警惕误食毒蘑菇及含河鲀毒素的生物引起的风险。学校和托幼机构需重点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诺如病毒感染、季节性流感、手足口病、水痘和百日咳疫情。
我区目前正处于流感冬春季流行高发期。散发病例数本月呈缓慢波动下降趋势,不排除集体单位发生聚集性疫情,需加强应对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影响。预防流感应做到:
(1)市民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勤洗手,注意室内通风和清洁。多喝白开水,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流行高峰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
(2)接种流感疫苗(这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
(3)托幼机构、福利机构、养老机构等重点防控场所应做好场所通风与环境消毒等防控工作,一旦发现流感样病例在短期内异常增多,应及时向主管部门和疾控中心报告。
目前我区新冠疫情处于零星散发期,但需重点关注如流行性感冒等冬春季重点呼吸道传染病叠加及春节、元宵假期后人员流动对新冠疫情防控的影响。
市民应继续做好个人防护,科学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做到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日常做好健康监测,增强自身免疫力,积极接种新冠疫苗,特别是符合接种条件的60岁以上人群,应尽快完成全程接种并接种加强针。
根据疫情监测,每年10月-次年3月为我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情流行期,诺如病毒传染性强,学校、托幼机构及福利机构等集体单位为暴发疫情高风险场所。预防诺如病毒感染应做到:
(1)手卫生。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和控制诺如病毒传播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措施,需要注意的是,消毒纸巾和免冲洗的手消毒液不能代替洗手。
(2)重安全。认真清洗水果和蔬菜,正确烹饪食物,保证生熟分开,食用贝类海鲜(如生蚝)等高风险感染诺如病毒的食品应保证彻底煮熟。从事服务行业人员和集体机构人员,如厨师、护工、学校和幼儿园教师等如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主动隔离。
患者的住所要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每日通风2-3次,做好日常环境清洁与消毒。
每年4-9月为我区手足口病流行高峰期,预计3月份发病仍在低水平,托幼机构和学校发生暴发疫情的风险较高,重点防控人群为3岁以下散居儿童及“二孩”家庭中的幼儿,预防手足口病需要:
(1)注意个人卫生,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个人做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常通风、勤消毒”,在手足口病高发期应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2)托幼机构和学校需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及时发现和隔离患病学生,同时加强消毒措施,严把病例痊愈返校关。
(3)家长若发现小孩出现发热,手掌、脚底或口腔等部位出现水泡或者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带小孩到正规医院就诊治疗,且在水泡或皮疹干涸前不应上学或参加聚会活动。
(4)接种EV71疫苗能预防EV71型病毒所引起的手足口病,可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建议6月龄以上儿童接种EV71疫苗,越早接种越好,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
预计我区3月的水痘疫情仍以散发病例报告为主,集体单位存在发生聚集性疫情风险,预防水痘建议做到:
(1)控制传染源。水痘患者需隔离至全部皮疹完全结痂干燥。既往接种过水痘疫苗的部分患者可不出现疱疹,只出现斑疹和丘疹,应隔离至皮肤、黏膜没有新损伤(斑疹、丘疹等)出现;
(2)切断传播途径。对公共物品进行擦拭消毒和湿式扫除,对病人的毛巾、被褥、玩具、餐具等可用煮沸或日晒等方法进行消毒;保持室内通风,房间打开玻璃窗,尽可能让阳光直射;
(3)保护易感人群。除了在高发期少去人员聚集场所、注意个人卫生、锻炼身体等方法以外,接种水痘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水痘的措施,推荐接种两剂次。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程较长,未经治疗,咳嗽症状可持续2-3个月,故名“百日咳”。百日咳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多发于儿童,临床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鸡鸣样吸气吼声为典型特征,
可有低热、喷嚏、流泪等表现,并发症多见于新生儿和6月龄以下婴儿,以肺炎最常见。今年,全省百日咳疫情上升明显,故市民应做好防治措施:
1.病人管理。确诊病例应严格按照医嘱居家或住院隔离治疗,佩戴口罩直至咳嗽消失。
2.接触者管理。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21天,发现可疑病例及时隔离治疗。托幼机构医学观察期间应加强晨午检和因病缺课追踪。
3.切断传播途径。病例居室定时开窗通风、湿式扫除,勤晒衣被,无需终末消毒。对病例痰液、呕吐物可用漂白粉等含氯制剂消毒。
4.预防接种。接种疫苗是预防百日咳的重要方法之一,我国儿童出生后在3、4、5月龄和18-24月龄间各接种1剂。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水平逐渐下降,年长儿、成人以及备孕人群可进行加强免疫以提高其抵抗力。
3-4月广东地区雨水充沛,居民因外出误食野生毒蘑菇而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且春季为河豚鱼卵巢发育期,此时河鲀毒素毒性最强,摄入0.5毫克就足以致人死亡,一般因加工烹调方法不当引起中毒,食用后发病急且剧烈。需同时关注误食毒蘑菇、含河鲀毒素的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事件。
市民预防毒蘑菇及含河鲀毒素的生物引起的中毒需注意:
预防毒蘑菇中毒:
1、不采摘。外出郊游期间,市民不要因为好奇或为满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对于路边草丛的野生蘑菇,最好不要轻易采摘。
2、不购买。要从正规的商场、超市和集贸市场购买人工栽培的食用菌;切勿从路边、流动摊贩和网上购买野生蘑菇,更不要轻信店家的宣传而购买。
3、不食用。家庭要慎食野生蘑菇,集体聚餐、餐饮服务、民俗旅游等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以确保饮食消费安全。如果误食有毒植物及毒蘑菇,应立即就医。
预防河鲀毒素中毒:
1、不捕捞、不购买、不出售、不私自加工、不吃野生河鲀鱼及其制品。
2、居民应谨慎食用养殖河鲀鱼。吃之前要了解河鲀鱼是不是合法养殖的种类、是否备案产地养殖、是否无毒等信息。
3、居民误食野生河鲀及其制品后,如发生口唇麻木等类似神经系统中毒症状的,应当催吐,立即到医院就诊。
4、市场销售、餐饮、个人等不能经营河鲀活鱼和未经加工的河鲀整鱼,居民发现后应举报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