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共同努力 终结结核流行——2024年“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2024年3月24日是第29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主题继续沿用2023年的主题“你我共同努力,终结结核流行”,这一主题的寓意仍是要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尽力确保越来越多的结核病患者获得新的诊断、新的治疗方案,以及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我国也将遵循该主题内涵,倡导全社会关注结核病防治,不断提高健康意识,共同终结结核流行。
2023年11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新增结核病患者1 060万例,中国新增病例数为74.8万例(占全球发病数的7.1%),在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排第3位;2022年全球结核病死亡人数约130万例,中国结核病死亡数估算为3万例;2022年全球新发结核病病例中儿童占比为12%(约130万例),中国通报结核病病例总数中儿童占比(2%)虽低于全球估算数中儿童的占比,但形式仍不容乐观。
一、结核病的定义
结核病又叫“痨病”,由结核杆菌引起,主要侵害人体肺部,发生肺结核。肺结核是长期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慢性传染病。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外,在我国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中发病和死亡数排在第2位。如发现不及时,治疗不彻底,肺结核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可引起呼吸衰竭和死亡,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肺结核是呼吸道传染病,很容易发生传播。肺结核患者通过咳嗽、咳痰、打喷嚏将结核菌播散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即可感染。与肺结核患者共同居住,同室工作、学习的人都是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有可能感染结核菌,应及时到医院去检查排除。
二、主要临床表现和治疗
肺结核的主要症状有:咳嗽、咳痰≥2周、咯血、痰中带血等,也可称为肺结核的可疑症状,其他常见症状还包括低烧、胸痛、盗汗、全身疲乏、食欲减退等。有的患者会出现畏寒、高热、剧烈咳嗽、咯大量浓痰、呼吸困难等,多见于急性粟粒性肺结核;女性患者可能出现月经失调、闭经等。若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到当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
肺结核的治疗措施:包括化学治疗、对症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其中化学治疗是核心。化学治疗的基本原则: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
减少肺结核传播的措施:(1)肺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时,应当避让他人、遮掩口鼻。(2)肺结核病人不要随地吐痰,要将痰液吐在有消毒液的带盖痰盂里;不方便时可将痰吐在消毒湿纸巾或密封痰袋里。(3)肺结核病人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必须去,应当佩戴口罩。(4)居家治疗的肺结核病人,应当尽量与他人分室居住,保持居室通风,佩戴口罩,避免家人被感染。
三、学校防控
学校是人群高度聚集的场所,加上儿童青少年的免疫系统发育尚未成熟,一旦出现传染性肺结核患者,极易在校内造成传播,导致聚集性疫情的发生。学校结核病流行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耽误学生的学业,而且会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所以结核病是学校重点防控的传染病之一。
1. 定期健康体检
学校应及时开展对新生入学后的体检,加强对学生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史和肺结核可疑症状(咳嗽咳痰两周及以上或痰中带血等)的问诊,进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和胸部X线片检查;每年定期对教职工开展体检,对可疑症状进行问诊和胸部X线片检查。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检测强阳性者建议开展预防性治疗。
2.定期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意识,提高师生对结核病的认知水平和防控意识;改变不良习惯、保持健康行为,有病及时就医、早诊早治,不瞒报和谎报;讲究卫生,防止结核病在学校传播。
3.加强学校环境卫生
做好教室、宿舍、图书馆等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以及校园环境的清扫保洁,消除卫生死角。
4.重视晨午(晚)检和因病缺勤追踪管理
建立健全学校的晨午(晚)检制度,每个班级均由班主任或指定的学生担任班级监测员,负责晨午(晚)检和记录工作;因病请假学生/教职员工必须开展追踪管理工作,建立由班主任(辅导员)、班干部、宿舍长、校医院和医务室(保健室/卫生室)组成的因病缺勤追踪管理网络。
5.完善病例报告和转诊制度
发现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或疑似肺结核患者,校医院要在24小时内进行传染病报告并将其转诊至属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并追踪其诊断结果。学生被诊断为肺结核患者后,应根据不同的病情,采取休复学管理。
四、家庭和个人防控
1、按时接种卡介苗,卡介苗的接种对象主要为新生儿,免疫效用只能维持5~10年,可在儿童7或12岁时加强注射。
2、改善儿童居住环境,卧室房间应勤通风,每天开窗通风至少3次,每次不低于半小时,降低空气中结核菌的浓度,减少儿童感染结核杆菌的机会。
3、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必须去应戴口罩,尽量避免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
4、儿童加强体育锻炼,合理膳食、不吃辛辣刺激食物,保证充足睡眠时间和良好睡眠质量,增强对结核菌的抵抗力。
5、注意咳嗽礼仪,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注意用手帕、纸巾或手肘部位遮掩口鼻,避免直接面对他人。
6、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减少被传染的概率。
7、避免接触二手烟,吸烟会加重咳嗽、咳痰、咯血等症状。